中美外长在吉隆坡会晤之际投牛策略,特朗普对韩国施压,他给李在明政府提出“要求”,似是逼迫其二选一。韩国公开说明此事,顺便揭露了特朗普的真实目的。
李在明既没答应,又不反对,而是选择捅破美韩间的窗户纸、这招用的很妙,直接让美国下不来台。那么,特朗普施压背后的“二选一”究竟是什么意思?
中美正在会谈,特朗普对韩国下了手
7月11日,王毅外长在吉隆坡出席东亚合作年度系列外长会期间,会见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这是两人的首次面对面会晤。
美国近期不断扩大关税威胁,还要求日韩等盟友像北约诸国那样,增加更多的军费开支。所以,双方的会谈并不是轻松愉悦型的。
不过,在会谈结束后,双方一致认为,此次会晤是积极、务实、富有建设性的。
中美会谈进行时,路透社和韩联社等媒体报道,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政策局局长张成吉公布一则消息:特朗普希望韩国与美国合作,共同在造船业等领域遏制中国。
特朗普这个举动并不太令人意外,因为他已经不止一次做出遏制中国造船业发展的举动了。
比如今年 2 月,他下命令,要求对中国进港船只征收最高 150 万美元的 “附加服务费”。4月份,他又对所有中国制造船只征收港口停泊费,并催促欧洲盟友也做出同样举动。
之所以针对中国造船业是因为,中国制造了全球超过80%的货船,远远赶超美国造船领域。特朗普要重振“美国造船业”,身为全球第二大造船国的韩国自然就成了最钟意的联合遏华对象。
2025年全球船厂年总产量中,中国份额达到53.1%
他要求李在明政府共同遏制中国造船业发展,其目的不外乎是逼迫韩国在中美间选择一方站队。毕竟投牛策略,特朗普已经决定对韩国加征25%的关税,8月1日正式生效。这个时候要求韩国与美联手,可不就是妥妥施压。
韩国目前面临特朗普施加的压力还不止于此,美国还要求韩国加大对美国制造业的投资,购买更多农产品,开出一系列让韩国“出血”的条件。
另外,7月8日时,特朗普还要求韩国承担驻韩美军军费。又是关税与投资,又是军费,现在又要李在明政府联手美国对付中国。
对于不想过度亲美的李在明而言,站队美国不是最佳选择,但又不能得罪美国。毕竟,韩美关系必须要维护好。
否则,韩国部分政客正好找到了抨击李在明政府的理由。思来想去,韩国走了一步高招:捅破和美国间的窗户纸。
韩国举动出人意料,特朗普的如意算盘打错了
或许在特朗普看来,韩国收到他的“共同遏制中国”通知后,会不公开的内部商量,而后给美国一个满意答复。
美国的政客普遍觉得,虽然韩国换了新总统,但美国与其的盟友关系不可破,在中美之间,就算李在明并不乐意,也不得不选择美国。
但显然,美国的如意算盘打错了。7月11日当天,韩国国会议员举行了关于美韩贸易谈判的紧急磋商会。
从“紧急”二字不难看出,对特朗普的条件,韩国感到了极大压力,所以必须马上拿出个章程,决定接下来究竟该怎么做。
张成吉(左二)11日在会上发言
正如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通商政策局局长张成吉所分析的那样:美国想一次性解决贸易等所有问题,韩国外交和安全部门应与贸易部门一起,共同寻找韩美关税谈判的平衡点。
会议上,有官员点明了美国对韩施压的真实意图:美国感受到中国在造船业市场份额增长的危机,便要求韩国与之一道遏制中国造船业发展。
其实,除了施压外,特朗普曾经还是给了韩国些“甜头”的。
回看他上台初期,对中国制造船只加征各种费用后,不少欧洲航运公司迫于压力,便取消了跟中国船厂的合作,把订单送给了韩国,使韩国三大船企接单激增,订单量同比增长近300%。
对此事,韩国媒体大书特书,称之为“产业复苏”信号。
既然韩国尝到了甜头,特朗普便“不失时机”的要求其共同遏制中国造船业发展,背后所表达的另一层意思是:与美国站在一起,订单只会越来越多。
李在明显然是很明智的,他很清楚,若美国遏制中国造船业成功,美国就将用其威慑力迫使欧洲等盟友把订单“送货上门”。到那时,韩国连口汤都喝不上。
不仅如此,连原本属于韩国的订单也都得被美国抢去,所谓合作根本就是空谈。
但是,韩国又不能直接拒绝特朗普,破坏美韩关系,所以选择公开揭露特朗普的真实目的,让国际社会,尤其是中国看到韩国目前所面临的压力。
中方看到后,面对承诺尽快改善中韩关系的李在明政府,或许会教其应对之策。毕竟,我们对朋友的困难不会置之不理。
至于特朗普,他的目的被韩国道破,注定了如意算盘将落空,
这是李在明与尹锡悦本质上最大的不同,他不会像尹锡悦那样,一昧的出卖国家利益,对美国服软,更不会选择一边站。
连曾经死心塌地跟在美国背后的日韩两国都不买“霸权账”了,接下来,愿意损害自身利益,跟随美国“遏华”的白宫盟友只会越来越少,这是特朗普改变不了的大势。
韩国直说了:美国危机感强,要求我们联手遏华.观察者网.2025.7.11
中美外长在吉隆坡举行会晤:同意加强沟通对话投牛策略,探索扩大合作领域.环球网.2025.7.12
实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