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河西
毛豆和黄豆,是生活中最最常见的食物之一,可是呢,它们其实是一个物种,很多人却不知道。
毛豆是青春版的黄豆,此时豆荚为翠绿色,豆子的含水量较多,实际上还没有成熟,采摘下来后,盐水毛豆、毛豆炒肉丝,都好吃。
毛豆老了,就变成了黄豆。可以用来炖猪脚,也可以做豆腐,磨豆浆。豆子就是这么全能。
因为现在都市中生活的人,没有见过青春版毛豆变身老年版黄豆的过程,所以不太会将两者联系在一起,慢慢慢慢,毛豆就是黄豆,就变成了一个奇怪的冷知识。
这样的冷知识还有很多。
01
毛豆就是大豆
展开剩余81%毛豆还有个冷知识,就是毛豆就是大豆,很多人听新闻经常听到大豆,却不知道大豆就是毛豆就是黄豆!
大豆原产于中国,商周以前大豆被称为'菽',《左传·成公十八年》:“不能辨菽麦”,《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菽”,都指的是大豆。
'菽'这个字,与叔叔的“叔”读音相同,字形也只相差一个草字头,可见两者之间在上古时期有很大的关联度。事实也确实如此,“叔”的本意是拾取,《说文》:“叔,拾也。”叔的左边,是豆的嫩芽破土而出的情景。后来借为叔伯的叔。
而“豆”这个字,原本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我们去博物馆,经常会看到商周时期的一些器皿,就叫豆。这是豆的本义。从豆这个字的造字你也可以发现它与作为器皿的豆极为相似。
那为什么古人称菽为豆呢?据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研究,菽与豆的古音本相近,后来渐渐通用,大概到秦汉之际,就开始把菽称作豆了。如《汉书·杨恽传》说:“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
在《神农书·八谷生长篇》首次出现“大豆”一词,完成从“菽”到“大豆”的官方命名转变。虽然大豆这个词,广义上也可以指包括青豆在内的其它豆类飞乐乐,但主要指的是毛豆。
02
车厘子就是樱桃
车厘子是樱桃的英文Cherries的音译,所以车厘子和樱桃实际就是一样东西。只是我们现在吃的车厘子,特指产于美国、加拿大、智利等美洲国家的个大皮厚樱桃。但实际上,这种大皮厚樱桃是一个叫阿兵的中国人培育出来的。
1855年左右,一个叫阿兵的中国人到美国在一家樱桃园打工,由于工作努力被老板提拔为工头,管理着樱桃园的30多个工人,也就是在这个樱桃园里培育出了一个樱桃新品种,个头又大又好吃!于是樱桃园主就以阿兵的名字Bing 来命名这个樱桃品种,而这个品种曾经一度成为美国和加拿大的主栽品种。
03
芝士就是奶酪
和樱桃的情况相似,芝士就是奶酪的英文Cheesed 音译,还可被翻译成起司等。
奶酪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即距今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开始驯化、饲养山羊、骆驼、驯鹿、以及各种母羊,并享用其产出的奶的时代。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便有记载,苏美尔人将二十种左右的软奶酪记录了下来,成为了有据可寻的最早奶酪出现的证明。
我们印象中的芝士香甜可口,蓝纹奶酪、林堡干酪、老布洛涅、埃波瓦斯等奶酪都“臭”名昭著,在西方都甚至被禁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携带。
04
海蜇就是水母
看上去人畜无害的水母其实是种非常危险的杀手。水母的刺丝囊内含有水母毒素,主要成分包含类蛋白、多肽、五羟色胺和组胺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组成。人接触海蜇的触手会被触伤,严重时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皮疹和休克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水母之所以又叫海蜇,就是因为它会蜇人。所以理论上,海蜇的蜇字,照理应该读zhe第一声。这可能是当初方言读音导致的结果。蛰读zhe第二声,指的是动物一动不动,比如蛰伏,与海蜇的蛰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水母的这个刺丝就是我们吃的海蜇头,而它的身子,就是我们吃的海蜇皮。
05
香蕉就是芭蕉
你没有发现香蕉树和我们在苏州园林里看到的芭蕉树长得很像吗?
实际上,香蕉就是一种芭蕉。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的植物,大部分栽培种香蕉是由尖苞片蕉和长梗蕉两个野生种及其种间杂交演化而成的,可以顾名思义,香蕉就是香的芭蕉,是好吃的芭蕉。
芭蕉也会结香蕉这样的果子,只是产量没有这么大,口感也没有这么好,就是这样的差别而已。
06
黄瓜就是青瓜就是胡瓜
很多人奇怪,黄瓜明明是绿色的,为什么要叫黄瓜?其实我们吃的黄瓜是没有成熟的,成熟后的黄瓜就是黄色的!所以叫黄瓜。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地区会叫黄瓜为青瓜。
黄瓜原产印度北部地区,西汉时期由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的,原本叫胡瓜。后来后赵皇帝石勒因忌讳“胡”字,将其改名为“黄瓜”,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台湾地区有个著名的主持人胡瓜,他原名胡自雄。他为了观众能够很快记住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胡瓜。而胡瓜,很明显飞乐乐,其实就是黄瓜而已。
发布于:上海市实倍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